1
小程序天生适合生存在微信的土壤中
日期:2018-02-28
具有社交裂变属性。 这类具有社交因子的,通过微信庞大的社交流量助力优质社交小程序成为市场的爆品。 比如拼多多、蘑菇街利用拼团实现社交电商的突围。比如忆年共享相册通过社交场景实现低成本快速获客,比如红包特质的小程序容易勾起人们的转发欲望,从而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,实现短时间的大量用户增长 。
2、垂直领域头部。针对细分市场的小程序也容易受到传播,比如汽车类小程序有多个排名靠前,用户已经把小程序当做选车、购车、用车的重要入口,因为属于低频应用,没有必要下载一个app,如果切入的早,小程序场景的便利性就容易使其升到头部。
高频的场景唤醒。这些场景本身高频发生且原有的体验流程存在资源损耗,小程序优化解决了很多商家和用户的痛点。 比如KFC小程序解决等位排队、点餐、买单付费、发放优惠券、客户消费分析、基于LBS的信息推送等问题,比如视频、直播、K歌等娱乐小程序因为轻应用的特点给了用户娱乐多样化的选择,并且用户可以直接将有趣的视频、 直播等通过微信快速分享给好友,实现比App更好的传播效果。
小程序支持打开移动应用,也就是说从App分享到微信的小程序页面,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卡片回溯到原来的App。
这也相当于告诉开发者:APP和小程序现在是共生的关系,不用担心发展了小程序会造成核心用户的流失,来发展你的小程序。这对线上玩家来讲绝对是利好消息。
但另一方面,线上小程序玩的再火也只是在微信大生态内部流量的运动,对微信来讲,能不能成为线下消费服务的一个入口,借以撬动几倍于微信当前的流量是未来微信的着眼点。
从博客、微博的周期规律来看,一个内容平台的红利期大约在24个月左右。从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轨迹来看,超级大号集中出现在这个平台推出后的24个月中。
对应小程序,小程序的红利期兴许在一年之后就会关闭,给创业者的时间不多了。对于已经在上半场表现不错的选手来说,抓住这波红利期把用户规模再上一个台阶已是重中之重
方向是有了,但是一道门槛却横在了Alan面前,“我不懂技术,只是自学过简单的编程基础。虽然微信官方把用于小程序开发的那些接口都开放了,但是研究了半天之后,发现自己还是能力有限”,公司也没有专门的开发人员,Alan只好在网上搜寻有没有简单的小程序模版可以套用,但是无果,兜兜转转最后来到了万能的某宝。
“小程序的搭建花了2600元钱左右,重要的是他们承诺提供后期的运维服务,我又不懂开发,这样一来我就省心多了”。并且,外包开发公司还向Alan展示了自家之前在此类红包小程序方面的成功案例,包括新年语音包、新年翻拍包等等。这让Alan心里悬着的石头也渐渐放下,在这家店铺的全程“托管”之下,各种材料准备就绪,Alan的小程序顺利上线了。
线下" 散布 " 推广码是小程序线下获客的主要途径,简单的说就是地推。之前微信二维码的地推方式对于小程序二维码而言,是一样有效的。
这是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非常有效的手段,特别适合实体店。
四、通过好友分享,群分享和朋友圈引流。
微信小程序支持直接分享给好友或者分享到微信群里,当我们做好了自己的小程序以后,可以直接分享给好友或者分享到微信群中,也可以让好友帮助转发,小程序不像公众号还需要关注,小程序打开即可使用,用户没有任何负担。
认证费:300元/年(个人的无法认证,所以没有这笔费用)
小程序上线一周年,我们或多或少在微信群或好友分享中看到一些刷屏的小程序。
说小程序之前,不得不说微信,现在微信的月活规模已经达到9亿多,其中一线城市用户饱和度已经90%以上,微信线上流量的获取已经见顶,再往上增长的空间狭小,小程序去年1月推出,正处在微信用户规模已经触顶的关键时刻。
公众号是基石,小程序是连接器
公众号做内容生产,对应的是内容传播方式的重塑;而小程序就做服务变现,对应的是线上与线下消费服务入口的重构;公众号负责积累粉丝沉淀用户,小程序提供服务解决能力,完成用户链条上的最后一环,从而打造微信生态圈内完整的营销闭环。